每當人冬,隨著天氣越來越冷,人們的衣服也是越穿越多。很多人都認 為衣服穿多點就更能防寒,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。因為衣服的保暖程度與 衣服內(nèi)空氣層的厚度有關(guān)系,當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,空氣層厚度會隨之增 加,保暖性也就跟著增大。但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,衣服內(nèi)的空氣 對流就會明顯加大,保暖性反而會下降。所以在冬天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就 越好,我們應該做到適度穿衣,及時隨著周圍溫度的變化來增減衣物。
穿衣的最好效果就是讓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1〜 331,這種理想的“衣服氣候”,可以緩沖寒冷對人體的侵襲。而冬季穿衣的 基本原則是“上裝薄而下裝厚”。因為在腰部周圍有許多大血管,如果我們的 下半身能夠很好地保溫,那么上半身也就不會感到很冷。同時也應該盡撾避 免穿緊身衣褲,以免妨礙到血液循環(huán),更不能將衣服、靴子緊緊地“捆”在 身上、腳上,其實這樣不僅達不到保暖的效果,反而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 的影響。
穿衣戴帽“涼頭暖足”最好
天氣變化時,衣物就應適時增減,天氣轉(zhuǎn)冷時衣物要漸加,轉(zhuǎn)暖漸減, 但必須保證肚暖、足暖,頭涼、心胸涼。當然,無論是天熱還是天冷,都應 該掌握個度,不應因過分貪涼而讓自己受凍,也不要貪暖而令身體燥熱不 適……只有涼熱適度,身體和精神才能達到一種較為暢快的狀態(tài),人自然也就更能長壽了。
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《脈法》中就說:“圣人寒頭暖足,治病者取 有余而益不足也。”古人稱其為“涼頭暖足”。按中醫(yī)理論來說,“頭為諸陽之 會”,人體十二經(jīng)脈的六條陰經(jīng)均至頸部或
胸部為止,唯有六條陽經(jīng)全都上升 至頭部,胸上至頭的陽氣最為充足,也較為耐寒。而“陰脈者集于足下而聚 于足心”,因此足部是需要特別注意保暖的部位。
再從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角度來看,頭離心臟比較近,身體能量和養(yǎng)分的供給都 比較充足,人體血中氧氣約有1/3都供給到了頭部和大腦,因此頭部一般不 會怕冷。但老年人或有心胸血管供血不足的人,則不宜使頭部受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