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中秋過后夜夜涼”一點也不假,過了中秋,迎來的節(jié)氣便是“寒露”(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),氣溫比起“白露”更低,露水也更多,這時應該開始存儲器內的陽氣,準備要過冬了。
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中醫(yī)的養(yǎng)生觀和四季運行之道緊密相系,因為中醫(yī)認為,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,而小宇宙應該要和外界的大宇宙互相對應。到了秋天,白晝變短,夜晚則拉長,隨著自然運行的陽氣減弱、陰氣增加,人體的陽氣也要內收,早睡早起可以減少體內陽氣耗損,并儲存更多陽氣,以斂陰養(yǎng)氣、準備過冬。
除了起居有度以外,秋季時也要開始練習讓心性平穩(wěn),才能保有元氣,安度秋冬。
從臟象學來看,秋燥會抑制肝氣,肝氣郁結就容易悶悶不樂、產生各種情緒問題,如心情低落、焦慮、憂愁等,科學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,躁郁癥等精神疾病,多半在秋天發(fā)作。人體須順應大自然法則,秋主收引,因此情緒應該慢慢收斂、放下,凡事不躁進,以遠離焦躁郁悶。
保持運動習慣,是可以幫助放松、舒壓的好方法之一。由于秋冬季節(jié)注重收斂精、氣、神,因此,適合秋天的運動模式,應該具備緩慢、自在、放松、持續(xù)、柔緩圓形、動靜協(xié)調、動作對稱、注重自我進步等特質,例如氣功、太極、瑜伽、散步、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打坐、冥想和呼吸吐納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球類等西方式的運動,大多都是競速、競爭性質,然而運動只要一有競爭性,心緒就無法平靜;然而,適合秋冬季節(jié)的運動應該是放松的,運動時最好不帶任何思緒,讓身體自然運作,身心靈才能真正結合、有效養(yǎng)生。運動時心情的放松,可以帶動身體的放松,讓氣血運行順暢、經絡暢通,進一步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。
要能符合放松、緩慢、繞圓、對稱等條件,民眾可到公園找兩棵樹繞“8”字散步,老人緩步走、年輕人快步走,走到微微出汗,就能達到收斂氣血、聚精養(yǎng)神、增強心肺功能的效果。不過,早晚天冷時,不要在戶外運動,尤其老年人易受寒,建議改成室內運動。
另外, 如果秋季令你煩悶、心神不寧,建議可以聽以下古典音樂安定心神、放松身心:
◎ 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
◎ 巴哈小提琴協(xié)奏曲
◎ 莫扎特單簧管協(xié)奏曲
◎ 德弗札克大提琴協(xié)奏曲
◎ 肖邦夜曲(魯賓斯坦演奏版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