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了解中醫(yī)的"順四時"養(yǎng)生,就首先要了解中醫(yī)的"四時",如果你不了解這個"四時",就沒有辦法談中醫(yī)的養(yǎng)生。這是因為我們人活在"氣交"之中,"地氣上為云,天氣下為雨"我們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間的這個天氣和地氣的交會之中,"人以天地之氣而生,法四時而成"講的就是人是天地的產物,我們都是根據四時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這樣法則來完成自己的生、長、壯、老、已的全過程,這是中醫(yī)學特有的理念。
我有一個觀點,就是我們每一個人,就跟外邊落葉樹是一樣的。這什么意思呢?您看一到冬天,所有的落葉樹的樹葉都落光了。樹葉為什么落?因為在中醫(yī)上講,冬三月是閉藏的時間,在冬天的時候,原來分布在干枝上的營養(yǎng)開始向根部收了,它的枝葉上就處于營養(yǎng)相對不足的狀態(tài),所以它的樹葉就落了。
到了明年春天的時候,春天是萬物生發(fā)的季節(jié),此時所有的營養(yǎng)是從根部向枝葉走,所以你看那個樹,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發(fā)芽。為什么發(fā)芽?因為里面的營養(yǎng)、氣血往外生發(fā),但是外面還沒有準備好條件,所以就會出現一個芽尖,你看初春的落葉樹的枝條上,都是向外吐著一個含羞待開的尖芽兒。
到了夏天的時候,氣溫升高,"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"所有的營養(yǎng)都到外面來了。所以,一棵棵大樹枝繁葉茂,郁郁蔥蔥。而此時底下根部卻什么營養(yǎng)都沒有了。到秋天,秋風一起,此時樹葉又開始落,氣血、營養(yǎng)成分又開始從外面向里邊收了,轉向閉藏的階段。這就是外面自然界的落葉樹生發(fā)凋敝過程。
我們人也一樣:春天的時候,我們的氣血是從內臟向外走,從內臟向外調動,到了夏天的時候,氣血都到了外面。等秋天到的時候,秋風一冷,氣血就開始從外面向里面走了,到冬天的時候,里面非常的充盈,而外面相對的不足。
大家想一想,我們夏天的時候,為什么容易鬧肚子?這不僅僅是個細菌病毒的問題,因為夏天的時候,你的氣血都到外面來了,而里面處在相對不足的狀態(tài),所以這時候你吃點什么黃瓜,吃點其他不合脾胃的東西,就要鬧肚子了。而冬天的時候,由于所有的氣血都到里面去了,外面是處在相對不足的狀態(tài),所以你這時候就容易感冒。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,就可以對我們每個季節(jié)的養(yǎng)生有一個原則性上的把握。
從中醫(yī)學的角度講,人作為一個整體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樣的。我說明的這個道理就是在一年四季里面,你的身體狀態(tài)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是休戚相關的,所以,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的自然界變化,構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這么一個自然的規(guī)律。
對我們人來說,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,要想很好地完成生、長、壯、老、已的全部,那么在你每一年里面,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(guī)律對你來講是至關重要的。